問:我們是發心以講經弘法的方式來自度度他。從理論上來講,若是能常隨師學,當然成就是最快速、最殊勝的。但是現在的困難仍是存在的,譬如說出家在僧團當中修行,首先就必須為大眾服務,而且不能自己有選擇,這也是符合修行的精神,因為修行要徹底破除我、法二執。請開示。
淨空法師解答:這個話靠不住。一天到晚跟在老師旁邊,跟一輩子不能成就的人很多。世尊當年在世,這個例子很多。如何才能成就?百分之百依教奉行的人能成就,不一定是在老師面前就能成就。
學講經,在老師面前是學什麼?學《內典講座之研究》的運用方法,因為這個方法沒有辦法教的。你觀摩的時間愈長,自然在台上就得心應手。你可以觀摩老師講經,也可以觀摩同學講經,任何人講經都是學習的對象。你能看出別人的缺點,自己就進步了,想想自己在台上有沒有這個缺點?看到別人的優點,想想自己在台上有沒有這個優點?所以,學講經的人只要自己沒有講經,無論是什麼人,乃至於初發心、初學的人上台講經,都要去聽。這是跟講經的人結法緣,跟道場結法緣,跟聽眾結法緣,如此法緣才能殊勝。別人講經,我不喜歡去聽,我講經也沒有人來聽,這是因果報應。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,不管什麼人講經都歡喜聽,法緣才會殊勝。
常隨佛學,就是不離開經卷,這個重要。佛所講的重要綱領,我跟李老師十年,真正得力的是「一門深入,至誠感通」這兩句話,我這一生受用無窮,要真幹才行!對人對事對物決定用真誠心,真誠到極處就是「至誠」。別人對我們的態度與我不相干,我們一定要以真誠心待人,不管別人誤會或毀謗,隨他如何都好,我們決定不改初心,就成功了。別人對我們的種種,或者是不善的見解,我們曉得這全是誤會,他如果明白就會珍惜。為什麼?人在一生中遇到一個真心對待的朋友,太難得了!這一生中,茫茫大海,哪個人以真誠心待你?李炳南老師、章嘉大師、方東美先生都是以真誠心待我,我一生都感激。他們是真有學問、真有德行,而學問、德行不離真誠,不離一門深入,因為一門深入成就學問,至誠感通成就德行,這是成就自己。所以,一定要修自己,不要被外境所轉。
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習,為何許多同學都被淘汰?就是禁不起外境的影響。特別是逆境,別人以不善的心行來對你,你馬上就退心了,這樣吃虧的是自己。我們必須要不退心、不變心,才會有點成就。我們遇到這種境界,古人教給我們,關起門來反省、檢點自己,捫心自問:「我有沒有對不起別人?」沒有,自己就心安理得。若別人有所誤會,假以時日慢慢自然會化解。這個時間可能要好幾年、幾十年,最後他終歸會明白的。
為大眾服務就是自己修學的落實,如此修學才能起用。若不肯服務大眾,自己所修學的沒有用處,沒有地方表現。所以,修行在何處修?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裡修行,這是真功夫。不是關著門盤腿面壁,那學不到東西,一定要跟人接觸,在這裡面增長智慧與定功,所以戒定慧三學都在這裡成就。
戒學就是懂得規矩,它是活活潑潑的。我們跟中國人在一起,有中國人的習俗;跟外國人在一起,有外國人的習俗,這些都要懂,才能與他們融成一片。以外國人來看,美國人跟澳洲人就不同,他們的觀念不同,生活方式不同,交際應酬之習尚也不同,這些都要懂得,然後才能與大家融洽在一起。他歡喜跟我們接觸,歡喜跟我們往來,這個最重要,這是度化眾生的首要條件。如果對方不喜歡你、討厭你,不願意跟你往來,佛法再好,你也沒有辦法教給他。經論云:「菩薩所在之處,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。」這一條多重要!所以,我們到一個地方,一定要打聽那個地方的風俗習慣,多向當地人請教,以免失禮,我們能入鄉隨俗,就能歡喜和睦相處。21-90-69